深圳市大鏟灣港口投資發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7月,是深圳市國資委直管國有企業深圳市鹽田港集團的全資控股公司,注冊資本25.83億元。公司實際管理紅線內地塊總面積為2平方公里,大鏟灣片區岸線總長8.6公里,擁有極為稀缺的濱海土地資源。公司位于珠江出海口東岸的深圳市寶安中心區,地處粵港澳大灣區核心位置,東接前海蛇口自貿區,北鄰深圳寶安國際機場、深中通道,多條軌道交通匯聚,具有海陸空戰略資源匯集的區位優勢。
2004年,為落實再造一個深圳港的要求,公司開工建設大鏟灣港。2008年,公司和香港現代貨箱碼頭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的大鏟灣碼頭(一期)全面建成投產。大鏟灣碼頭是深圳西部全新的世界級國際集裝箱碼頭,是集散泛珠三角各主要生產基地貨物的理想站點和華南重要的整車進口口岸,為深圳市三大集裝箱碼頭之一。
公司堅持“轉型升級+資本運作”雙輪驅動,積極實施“港、區、城”一體化發展的核心戰略,推動公司主營業務向產業園區開發、運營管理、產業投資等領域轉型發展。積極響應“一帶一路”倡議,搶抓深圳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雙區驅動”等重大發展機遇,努力將公司打造成為港產城綜合運營服務商和鹽田港集團助力深圳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主力軍生力軍。
建設中的大鏟灣藍色未來科技創新產業園區,規劃總建筑面積220萬平方米,正借助國企政策和資源統籌優勢,創設國家級特色園區,搭建全球性的“海洋+科技”未來產業聚集平臺,構建深圳“大空港—前海”西部海洋科技走廊上的新增長極。
大鏟灣港區位于珠江出??跂|岸及深圳市寶安中心區,是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中心,東接“前海深港現代服務合作區”,南近蛇口,北通深圳寶安國際機場約9公里,毗鄰香港、廣州,具有海陸空戰略資源匯集的區位優勢。
9號線、15號線
海瀾路跨海景觀橋
裕安路跨海景觀橋
媽灣跨海隧道
大鏟灣-濱海大道連接隧道
大鏟灣-南坪二期連接隧道
大鏟灣位于珠江出??跂|岸及深圳市寶安區中心區,深圳地處亞太主要航道,是中國國際班輪航線密度最高的城市之一,也是國家重點發展的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城市,同時還是“海上絲綢之路”的核心樞紐城市。深圳擁有高技術密集的產業集群,當前其海洋生產總值不足深圳市GDP總量的1/10,發展潛力巨大。放眼全球大鏟灣地處深圳,背靠前海、南山科技園,處于資本、技術高度密集區域,擁有極為稀缺的岸線資源,為發展高端海洋產業的理想之地。
大鏟灣公司投資的宗旨為充分發揮企業的優勢,投資、開發、建設、經營、管理港口和港口配套設施,開發臨港產業,加速港口所在地區的經濟發展,提高經濟效益,為出資人提供良好的投資回報,將公司打造成為港產城綜合運營服務商。
大鏟灣投資公司的主營業務是港口及臨港配套投資與經營,以產業園區為主的項目開發與運營,新興產業和服務業的投資與經營,公司業務主要包括5大板塊:港口碼頭、產業園區、綠色生態、海洋經濟、配套服務。
二十年滄海桑田,經過幾代大鏟灣人的默默耕耘,在深圳西部的灘涂上,完成了約14平方公里的陸域形成。寶安西灣紅樹林公園、騰訊科技島、大鏟灣碼頭、媽灣跨海隧道、嘉鴻名車城、金港大廈等耳熟能詳的設施在這片土地上建立,成為深圳西部一道又一道風景線。
大鏟灣地處深圳市寶安中心區附近,與前海自貿區隔海相望,公司目前擁有4.3平方公里的土地,交通便利,未來規劃9號、15號地鐵線,沿江高速直通港區,媽灣跨海隧道直達南山,通過隧道連接濱海大道、南坪二期,地面通過海瀾路、裕安路跨海景觀橋直通寶安歡樂海岸。
2019年深圳市被列為國家海洋城市,建設“全球海洋中心”,海洋產業列入市重點發展產業,大鏟灣迎來了新一輪的發展機遇,公司依托深圳市、依托鹽田港,助力深圳市的海洋產業的發展。
在發展海洋產業方面,大鏟灣公司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擁有10多年的港口建設經驗,港區岸線長度達8610米,已建成及規劃的產業空間超過200萬平方米。發展以海洋產業為龍頭的產學研基地,在產業園區承接一批海洋科技成果轉化項目,成為公司重要的發展目標,將重點培育海洋機器人、海洋裝備、海洋大數據、海洋金融、人工智能等產業。
大鏟灣碼頭是深圳大鏟灣現代港口發展有限公司全資所有,是深圳西部港區的全新世界級國際集裝箱碼頭,是集散泛珠三角各主要生產基地貨物的理想站點和華南重要的整車進口口岸。項目股東分別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碼頭運營商——現代貨箱碼頭有限公司(占65%股份)和深圳市鹽田港集團全資控股公司(占35%股份)。
碼頭總面積112公頃,岸線長1,830米,縱深600米,前沿水深初期為-16.3米,遠期可浚深至-18米,是深圳市政府的重大項目之一。碼頭現時擁有5個深水泊位,可操作全球大型集裝箱船及滾裝船。
大鏟灣碼頭地理位置優越,位于深圳西部寶安中心區及粵港澳大灣區中心地帶,毗鄰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水路南距香港20海里,北至廣州40海里;陸路北距深圳寶安國際機場10公里。碼頭周圍四通八達的陸路交通網絡可暢通無阻的往返東莞、惠州、深圳以及廣州等珠三角東部制造基地。水路也可實現與佛山、順德、中山、珠海等珠三角西部地區的無縫對接。
大鏟灣碼頭由現代貨箱碼頭有限公司管理。香港是世界上最繁忙港口之一,現代貨箱碼頭在香港經營碼頭近五十年,經驗豐富。大鏟灣碼頭秉承現代貨箱碼頭的專業技術和“承擔責任、互相信任、團隊合作及在工作中自我實現”的企業文化,恪守“攜手增值、為客創新、卓越服務”的品牌承諾,以先進的信息技術、高效的設施設備、國際水平的港口安全標準,確保碼頭營運卓越,致力于為客戶提供世界級的港口及供應鏈服務。
地址:中國深圳市寶安區西鄉
電話:(86) 755 2902 2888
傳真:(86) 755 2902 2828
郵編:518102
Email: customerexperience@DCBTerminals.com
網址:www.DCBTerminals.com
大鏟灣智城物業服務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09月,由深圳市大鏟灣港口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和深圳大鏟灣現代港口發展有限公司共同投資,股權比例為60%:40%,屬于國有控股企業,注冊資本300萬元。公司主營業務包括配套設備設施及各類綜合物業管理,具體涉及物業管理、市政設施維護、中央空調維護、園林綠化、清潔服務等多方面。
大鏟灣是深圳市城市新中心最大的未大規模開發片區。截止2020年3月,公司管理口岸大樓、前海鉑寓等多類物業項目,物業服務面積37萬多平方米,場地管理面積160多萬平方米。
未來,公司立足于鹽田港“港、區、城”一體化戰略,將圍繞“物業管理、公共服務、增值專項服務”等領域,牢牢抓住項目、服務和管理等關鍵環節,堅持以嚴謹的工作作風,實行規范化管理和標準化服務,努力提升公司的品牌影響力,為港區入駐企業提供優質服務。
深圳市大鏟灣商業運營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2月21日,注冊資本金為人民幣900萬元,是深圳市鹽田港集團有限公司的成員公司,上屬公司為深圳市大鏟灣港口投資發展有限公司。
商管公司主營業務為開發運營大鏟灣港區土地資源、岸線資源等資源性資產,業務涵蓋項目招商引進合作、項目經營管理、商業活動策劃、廣告策劃、港區配套服務等。
商管公司以“專業細致、熱情周到、誠信服務”為核心理念,集成大鏟灣港區資源,推動大鏟灣港區產業聚集和升級,提升大鏟灣港區的綜合價值,為企業打造舒適、高效的產業空間。自公司成立以來,商管公司積極總結前期合作項目的經驗,加強對外合作,結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戰略,引進政府重點項目、新能源汽車充電站、海洋科技產業項目及港口配套項目,涵蓋農業、建筑建材、交通運輸、信息產業、機械機電、環保綠化等行業。
未來,商管公司將進一步優化經營模式,不斷提高產業運營能力和港區經營效益,努力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產業運營的重要支柱。
深圳市鹽田港灣區產業園運營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運營公司”)是深圳市大鏟灣港口投資發展有限下屬專注于海洋產業科技園區運營管理的創新型資源服務平臺企業。運營公司2020年底成立,注冊資本金2000萬元。運營公司重點圍繞海洋科技、生命健康等深圳未來產業,完善產業鏈布局,構建“空間+產業+基金”的創新產業生態圈,打造具有行業競爭力的新型產業園運營平臺。目前,運營公司負責運營的大鏟灣國際商貿物流中心一、二期園區,占地面積9.67萬㎡,總建筑面積23萬㎡。
運營公司作為鹽田港集團產業園區運營的探路者,秉承“構筑空間、服務企業、賦能企業”的運營理念,提供產城融合、招商服務、園區運營服務、產業孵化、智慧園區等四大業務。
產業孵化:采用“孵投聯動”的運作模式,為創新產業中具有創新技術水平的初創企業以及創新創業項目提供辦公場所、各類商務服務。
未來大鏟灣將建設成為全面數字化的未來海洋產業科技城,利用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打造“智慧化線上產業運營服務平臺”,解決園區企業需求和服務商資源的無縫對接問題,為入駐企業提供數字化基礎設施,并為園區企業提供便捷的一站式服務。
地址:中國深圳市寶安區西鄉
電話:(86) 755 2965 3837
郵編:518102
Email: songqian@ytport.com
公司自成立之后,開始了多項填海造地工程,形成了大鏟灣一期、二期、遠期及輔建區等陸域,陸域面積約553公頃,為深圳提供了面積可觀的優質濱海土地資源,并在大鏟灣于2006年完成了市政道路工程,新修了金港大道、金灣大道,均為雙向6車道道路,實現了與沿江高速、廣深高速、西鄉大道及寶安中心區的連接。在這片土地上,已經建成了大鏟灣一期碼頭,正在新建騰訊科技島,大鏟灣公司正在準備開發的大鏟灣未來藍色科技城,未來將成為互聯網的產業高地,高端海洋產業集聚地,以及港口及周邊服務業的集聚地。
深圳大鏟灣現代港口發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11月,大鏟灣投資公司占股35%,經營范圍包括建設及經營大鏟灣一期集裝箱碼頭,從事與集裝箱碼頭相關的裝卸等。
2005年大鏟灣碼頭工程開始啟動建設,2007年投入運營,大鏟灣碼頭2008年全面吞吐量達到86000標箱,2013年突破一百萬標箱。2019年累計完成吞吐量127.5萬標箱,累計實現營運收入2.47億元。
大鏟灣投資公司作為港區的實際管理者,同期在港區還建設了口岸大樓、金港大廈、前海鉑寓等配套設施,兩次完善了市政道路工程,提升了港區的環境及配套設施。2005年大鏟灣一期碼頭經國家發改委批準立項,同年簽訂合資合同,并開工建設,2009年大鏟灣碼頭投入生產,2012年大鏟灣海關正式宣告成立。
碼頭總面積112公頃,岸線長1,830米,縱深600米,前沿水深初期為-16.3米,遠期可浚深至-18米,是深圳市政府的重大項目之一。碼頭現時擁有5個深水泊位,可操作全球大型集裝箱船及滾裝船。
為推動大鏟灣港區的開發建設,解決港區的道路交通問題,自2006年,大鏟灣公司分期按港區道路標準建設完成了港區內部道路,建設道路總長度約10.68公里,其中,一期完成建設了金港大道、金灣大道兩條主干道,解決了港區與沿江高速、西鄉大道及寶安中心區市政道路的鏈接問題。二期完成了港區輔建區共10條市政道路的建設,完善了港區的內部交通循環路網。
港區市政道路工程完成,既為服務港區運營提供了便捷的交通,還對外開放供社會車輛使用,有力地提升了附近片區的交通通行能力。
深圳市大鏟灣集裝箱碼頭輔建區口岸大樓位于大鏟灣港區輔建區,輔三路以北,沿江高速西側,總建筑面積為4.3萬m2,地上12層,地下1層,總高48.6m。
項目的投入運營,解決了“一關三檢”在大鏟灣港區的辦公場地。
本工程位于大鏟灣港區輔建區內,項目用地面積約4.5萬平米??偨ㄖ娣e11.4萬平米。
本項目為港區配套的商務公寓,共5棟單體,1#和3#為12層,2#為15層,4#和5#為18層,為港區及周邊從業人員提供約1292套住宿用房和配套設施,建成后項目劃歸特區建發集團管理。
本項目占地面積約4萬㎡,分為兩座主體塔樓,主體塔樓分別為18層和22層,頂部21、22層采用鋼結構連接體形式連接兩座主體塔樓,總建筑面積14.9萬㎡。
本項目位于輔建區,是碼頭的配套辦公項目,該項目地理位置優越,是港區重要的商務辦公項目,具有一定的地標性,建成后項目劃歸特區建發集團管理。
為貫徹落實集團“港產城”一體化發展戰略,公司搶抓深圳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發展機遇,積極參與城市功能配套設施建設,創新合資合作模式,搭建業務賦能平臺,努力打造大鏟灣藍色未來科技城。
大鏟灣藍色未來科技城堅持世界眼光、國際標準、灣區視野、產城融合,聚焦“海洋+港航+新興產業”,培育以海洋為特色的新興產業集群,打造集港口、航運、科技、信息、商務、金融、總部等功能于一體的港區城融合都市核心區。
為落地產業規劃,片區規劃建設六大功能區:藍色經濟總部核心區、數字科技集聚區、信息科技成果轉化基地、遠洋漁業基地、深??瓶荚囼灮?、港航功能區。
產業區 | 發展定位 | 發展內容 |
---|---|---|
藍色經濟總部核心區 | 吸引跨國企業總部和分支機構、金融服務機構、國際管理機構、行業組織等進駐,打造藍色經濟總部核心區。 | 建設藍色企業總部基地、國際交流合作中心、科技金融服務中心、產品展示交易中心、國際航運服務業集聚區、海洋產權交易中心和海洋科學研究院等。 |
數字科技集聚區 | 圍繞數字技術研發與數字技術應用服務,集聚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領域知名企業總部,打造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技術創新策源地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示范區。 | 建設人工智能產業園、北斗科創產業集聚區、數字經濟展示體驗交易中心、智慧海洋產業應用示范基地和國家級海洋產業及科技數據信息服務中心等。 |
信息科技成果轉化基地 | 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數字技術等前沿技術領域,面向海洋產業、商貿、物流等產業領域開展創新研發、技術轉化和應用示范,打造具有國際先進水平和知名度的信息科技成果轉化基地。 | 建設海洋高技術產業研發中心、國家海洋技術研究院、灣區海洋大數據港、跨境電商產業園、智慧物流園區、藍色孵化器、海洋技術交易服務與推廣中心、國際汽車產業園和全球商品保稅展示交易中心等。 |
遠洋漁業基地 | 以國際化、現代化、智能化為引領,建設中國參與國際漁業合作先行區、中國現代遠洋漁業產業示范區、粵港澳大灣區國際漁業消費體驗區,為國家遠洋漁業發展轉型和擴大開放探索新途徑,積累新經驗。 | 立足灣區,服務全國,開展以金槍魚為主的中高端漁獲交易、品鑒觀光,強化遠洋漁港專業業態與城市服務功能的融合,建設遠洋漁船前端作業區(多用途泊位)、港池(漁船錨泊區)、漁業休閑區、現代物流區和國際水產品交易展示區(國際金槍魚交易中心。 |
深海科考試驗基地 | 打造深??瓶荚囼灮?,為海洋高技術研發提供技術和試驗保障,為我國開辟深海礦產資源來源和維護海洋權益提供技術和組織支持。 | 建設海洋中試基地和國家深海科考中心綜合保障基地等。 |
港航功能區 | 加快港區二期碼頭建設,重點發展集裝箱運輸,推動港口功能轉型。 | 建設多用途碼頭和集裝箱碼頭等。 |
藍色未來科技城以已經建成的物流園一、二期為啟動區,吸引核心企業和上下游配套企業入駐大鏟灣片區,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集群。
啟動區位于大鏟灣港區的輔建區,共計11棟3~5層的建筑單體,總建筑面積22萬平方米,將建設國際海洋科技產業園,搭建海洋生物醫藥產學研合作平臺和孵化基地,為大鏟灣的騰飛打下堅實的基礎。
本項目位于大鏟灣港區輔建區,在輔一路、輔二路、輔八路和輔九路圍合區域,項目總投資約20億元,建設周期為3年,面積約2.4萬平方米,規劃用地性質為M0新型產業用地,容積率4.2,總建筑面積為15.2萬平方米,計容建筑面積為10.2萬平方米,其中辦公9萬平方米,商業1.2平方米。
本位于大鏟灣港區輔建區,在輔四路、輔六路和輔八路圍合區域,項目總投資約16億元,建設周期為3年,面積約2.1萬平方米,規劃用地性質為R3宿舍,容積率4.0,總建筑面積為9.7萬平方米,其中宿舍6.9萬平方米,幼兒園0.7萬平方米,商業0.3萬平方米,非獨立占地配套設施0.5萬平方米。
打造集交易集散、產品加工配送及冷藏、信息溝通和傳遞、公正價格形成、結算等金融服務等功能為一體的,亞太地區一流的國際水產品批發交易中心,構建面向全國及全球的,以金槍魚為核心的水產品批發市場、拍賣期貨等交易平臺。選址位于大鏟灣三期試驗區內,用地面積約4.4萬平方米。
本項目選址位于西灣公園以南,西鄉大道延伸段以北,沿江高速以西,位置為大鏟灣港區三期用地。按照市海洋漁業局初步規劃,本項目將成為深圳國家級遠洋漁業基地的一部分,將打造集遠洋漁業母港、海洋企業總部、海洋城市文化等于一體的國際海洋創新示范漁業基地。
在《深圳市城市總體規劃(2010-2020)》中,大鏟灣港區位于深圳“西部發展帶”,是深圳發展為亞太地區物流樞紐城市的重要發展節點,定位大鏟灣為深圳“三大港口綜合物流基地”之一。
在《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綜合規劃》中,提出前海灣片區“1+2”融合發展要求,大鏟灣港區應適時轉型發展,推動前海灣片區可持續發展,促進珠江東岸一體化和跨越式發展。
在《寶安區綜合規劃(2013-2020)》(征求意見稿)中,建議大鏟灣港區根據港口發展需求保持適當的港口用地,部分用地結合前海中心建設及海洋產業發展進行轉型,發展濱海購物休閑、文化娛樂、海洋科技研發等功能。
堅持世界眼光、國際標準、灣區視野、產城融合,聚焦“海洋+港航+新興產業”,培育以海洋為特色的新興產業集群,打造集港口、航運、科技、信息、商務、金融、總部等功能于一體的港區城融合都市核心區。建成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產業核心樞紐,粵港澳大灣區國際航運綜合服務功能區,新一代信息、數字經濟科技創新高地。
以深圳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為契機,充分發揮大鏟灣片區的綜合優勢,“以己所能,供深所需”,圍繞“港—園—城”聯動發展思路,培育以海洋高端服務業和海洋高技術產業為引領,以遠洋漁業、都市消費等為特色的海洋產業集群,打造深圳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產業核心樞紐。
把握深圳打造國際航運中心和交通強國城市范例的重大機遇,加快完善港口功能,推動港口提質增效和轉型升級,增強港航要素集聚能力和整體競爭力。對接香港國際航運服務業資源,大力發展高端航運服務,爭取港航發展政策先行先試,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國際航運綜合服務功能區。
瞄準世界科技前沿領域,加快發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關鍵共性技術、軟硬件技術、創新產品等層面實現新突破,促進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發展,打造新一代信息與數字經濟科技創新高地。
按照整體規劃、分步實施、注重實效原則,力爭用10年時間,建成以科技研發和創新服務為核心的大鏟灣藍色未來科技港。
堅持港產城融合發展,圍繞“海洋+港航+新興產業”,打造技術先進、產業高端、業態多元的現代產業集群。
產業領域 | 發展方向 |
---|---|
海洋 | 重點發展海洋電子信息產業、海洋智能裝備為主的海洋新興產業領域,培育發展海洋現代服務業,打造遠洋漁業基地。 |
港航 | 聚焦港口效益提升和港口功能轉型升級,提升港口運輸和物流業發展水平,發展國際貿易、航運服務等。 |
新興產業 | 聚焦前沿科技領域,重點發展以新一代信息技術、數字經濟、生命健康等為主的戰略性新興產業。 |
堅持港產城融合發展,圍繞“海洋+港航+新興產業”,打造技術先進、產業高端、業態多元的現代產業集群。
日期:
業務板塊 | 重點項目 | 簡介 |
---|---|---|
港口碼頭 | 大鏟灣一期碼頭 | 碼頭總面積112公頃,岸線長1,830米,縱深600米,前沿水深初期為-16.3米,遠期可浚深至-18米,是深圳市政府的重大項目之一。碼頭現時擁有5個深水泊位,可操作全球大型集裝箱船及滾裝船。主要的業務包括內貿、外貿以及平行進口汽車。 |
產業園區 | 藍色未來科技城啟動區 | 位于深圳市寶安區大鏟灣港區輔建區,由11棟3-6層建筑構成,占地面積約9.7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約22.8萬平方米。園區重點引進海洋產業、生命健康產業等深圳六大未來產業,通過提供優質的園區運營服務、增值服務、產業孵化與產業投資服務,吸引大批國內外優秀企業集聚園區,實現優勢互補和資源共享,從而完善產業鏈布局,構建產業生態圈,打造國內一流的藍色未來科技產業園。 |
綠色生態 | 棄土外運 | 項目計劃設置大鏟灣港區和鹽田港東港區兩個裝船點。大鏟灣港區一期占地6.4萬平方米,已建成三個泊位;二期占地9.4萬平方米,新建三個泊位。東港區裝船點占地約7萬平方米,規劃二個泊位。項目建成后將有效緩解大量建筑廢棄物給深圳市城市公共安全和可持續發展帶來的巨大壓力。 |
新能源汽車綜合服務 | 新能源汽車綜合服務:為響應2018年國務院發布《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配合深圳市政府推出純電動泥頭車,港區規劃建設3個新能源汽車充電站,建設總面積4.7萬平方米,總停車位500個,打造國內一流的集充電、檢測、維修維護、司機休息區、交通治理為一體的新能源汽車服務中心。項目一期已于2020年2月投入運營,是深圳第一家規模最大的泥頭車充電站。項目二期及調度中心項目將分別于2021年7月、8月建成運營。 | |
海洋經濟 | 遠洋漁業基地 | 遠洋漁業基地:立足大灣區,服務全國,開展以金槍魚為主的中高端漁獲交易、品鑒觀光,強化遠洋漁港專業業態與城市服務功能的融合。 |
國際金槍魚交易中心 | 打造集交易集散、產品加工配送及冷藏、信息溝通和傳遞、公正價格形成、結算等金融服務等功能為一體的,亞太地區一流的國際水產品批發交易中心,構建面向全國及全球的,以金槍魚為核心的水產品批發市場、拍賣期貨等交易平臺。 | |
配套服務 | 物業管理 | 為了保障大鏟灣港區基礎設施運行良好,港區工作生活秩序和諧有序,深圳市大鏟灣智城物業服務有限公司致力于物業服務工作,管理業態涵蓋港區內場地管理、公寓住宅、寫字樓、辦公商業、產業園區等類型,服務對象包含港區內政府機關、企業、家庭,服務面積達140萬平方米。摸索獨創適合大鏟灣港區的物業標準化流程,本著“以人為本,以質為先,全員參與,追求卓越”的方針,創建安全舒適的文明環境,貼心服務,始終將維護業主和客戶的利益放在首位,為港區內工作生活的廣大客戶送上貼心服務。 |
優質服務
產業培育
開發運營土地、岸線資源,優化經營模式,不斷提高產業運營能力和港區經營效益,業務涵蓋項目招商引進合作、項目經營管理、商業活動策劃、廣告策劃、港區配套服務等。
建設園區自營物業,以為園區提供高品質的物業管理服務為目標,公司立足于鹽田港“港、區、城”一體化戰略,圍繞“物業管理、公共服務、增值專項服務”等領域,實行規范化管理和標準化服務。
完善產業鏈布局,構建“空間+產業+基金”的創新產業生態圈,重點圍繞海洋科技、生物健康、數字經濟及未來產業等發展領域,打造以海洋產業為主導的藍色未來科技產業園。
碼頭總面積112公頃,岸線長1,830米,縱深600米,前沿水深初期為-16.3米,遠期可浚深至-18米,是深圳市政府的重大項目之一。碼頭現時擁有5個深水泊位,可操作全球大型集裝箱船及滾裝船。大鏟灣碼頭以先進的信息技術、高效的設施設備、國際水平的港口安全標準,確保碼頭營運卓越,致力于為客戶提供世界級的港口及供應鏈服務。
建設全面數字化的未來海洋產業科技城,讓園區更為舒適、便捷、安全,為入駐企業提供數字化基礎設施。
落實鹽田港集團“打造平臺,完善生態“的戰略目標,重點打造三大平臺:“智慧產業園區管理+產業綜合服務+產業投資”
以海洋產業為主導,主要引入六大未來產業:海洋產業、生命健康產業、航空航天產業、機器人產業、可穿戴設備產業、智能裝備產業
背靠前海、科技園,與騰訊未來科技島相鄰,臨近技術、資本密集地,為發展高端海洋產業的最佳地段,為入園企業提供產業空間、園區服務、產業投資,打造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產業園綜合運營服務商。
如有合作意向者,可聯系我們!
張小姐聯系我們
深圳市寶安區西鄉大道大鏟灣港區大鏟灣投資公司辦公樓
0755-29653800
0755-29653600